土耳其12天韓亞航(跟團)行程
2018/3/26 第1天 台灣桃園-仁川機場晚餐-仁川機場住一晚
2018/3/27 第2天 仁川機場-伊斯坦堡機場-舊城區晚餐-伊斯坦堡GONEN HOTEL
2018/3/28 第3天 休息站-番紅花城-水晶觀景平台-番紅花城HILTON GARDEN INN
2018/3/29 第4天 番紅花城-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圖茲湖-卡帕多其亞洞穴飯店BEST WESTERN PREMIUM-URGUP小鎮
2018/3/30 第5天 地毯工廠-凱瑪克利地下城-珠寶店-洞穴餐廳陶甕料理-駱駝岩-蘑菇岩-格雷梅露天博物館-打獵谷-烏奇薩城堡
2018/3/31 第6天 卡帕多其亞熱氣球-孔亞蘇丹哈尼驛站(Sultanhani)-孔亞熱帶蝴蝶園-棉堡溫泉飯店晚餐
2018/4/1 第7天 棉堡 Pamukkale-古代溫泉游泳池-以弗所Ephesus-席林傑Şirince-RAMADA KUSADASI HOTEL
2018/4/2 第8天 皮衣工廠-貝加蒙紅教堂&小鎮-HALIC PARK HOTEL-艾伐立克小鎮
2018/4/3 第9天 特洛伊古城-達達尼爾海峽渡輪-蘇萊曼耶清真寺-加拉塔橋下晚餐-GOLDEN TULIP HOTEL
2018/4/4 第10天 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船-塔克辛廣場-托普卡匹皇宮博物館Topkapı Sarayı-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Hagia Sophia-地下水宮殿Yerebatan Sarayı-大巴札(有頂大市集)Kapalı Çarşı
2018/4/5 第11天 Pierre Loti山丘纜車俯瞰金角灣-中式午餐-搭機
2018/4/6 第12天 韓亞航機上餐-仁川機場貴賓室午餐
看地圖才知道,我們在以弗所一共走了1.3KM,也可以看到中間會經過重要的景點
導遊正在買票。
以弗所又譯愛菲索斯或以弗所(希臘語:Ἔφεσος;英語:Ephesus;土耳其語:Efes)是古希臘人在小亞細亞建立的一個大城市,位於加斯他河注入愛琴海的河口(今天屬於土耳其)。
最初由雅典殖民者建立。傳說聖母瑪利亞終老於此。
導遊先解釋一下整個以弗所古蹟區域
我們現在的位置在右下角3號附近
這個曾經著名的古代城市,今天成了土耳其小鎮塞爾丘克的一部分,位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南邊大約50公里的地方。
這是一個大型的遺址,至今只挖掘了一部分。已經挖掘出的那部分展現了該城原來的繁華。
許多人相信西臺文獻的記載,以弗所就是艾爾薩瓦(Arzawa)王國的首都Apasa(Abasa)。在該遺址的挖掘過程中發現了很多邁錫尼的陶器。根據保薩尼阿斯(4.31.8)和世界七大奇蹟之說,亞底米神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建築,亞底米神廟里供奉著被希臘人稱作亞底米的「以弗所女神」。亞底米神廟現在只能找到很少的遺蹟。
從羅馬共和國開始,以弗所就是亞細亞省(小亞細亞西部)的省會,被譽為“亞洲第一個和最大的大都會”。它以亞底米神廟(女神狄安娜的首要神龕)、圖書館和戲院著稱。戲院能容納25,000觀眾。這裡如同所有古代戲院,是露天的;主要用來演齣戲劇,在羅馬晚期角斗士表演還在戲院裡舉行。以弗所的人口擁有40萬到50萬居民,當時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弗所在羅馬統治下還建造了幾個不同的大浴室。
它由大理石切割而成。 它有三個部分,frigidarium(冷水),tepidarium(溫水)和caldarium(熱水)。 挖掘工作尚未完成。
以弗所常常被西方人稱之為土耳其的龐貝,但以土耳其的龐貝來形容以弗所是有失公允的。以弗所是地中海東岸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典城市,也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在城市規模、歷史、經濟、宗教影響力等諸多方面,龐貝都難極其項背。龐貝的瞬間毀滅定格了當時的城市和生活形態,後來的挖掘保護修復非常完整,因而更廣為人們所知。
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以弗所已有人類居住的痕跡。以弗所於公元前10世紀建城,早期是古希臘城市。在古羅馬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是羅馬帝國中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公元一世紀的時候這裡的人口已達二十五萬,而此時,龐貝已泯滅在維蘇威火山的灰燼中。該城幾經沉浮,最終在15世紀衰落,再也回不到昔日的輝煌了。還好,留下的遺跡已足夠讓我們一瞥舊日榮光。
(下圖)
這座建築有一個小劇院的形狀,有舞台建築、座位和管弦樂隊座位。
它具有雙重功能。首先,它被用作參議院的會議;第二個功能是Odeum作為演出的音樂廳。
它是在公元2世紀由Publius Vedius Antonius和他的妻子Flavia paiana(以弗所的兩個富有的公民)的命令建造的。
它可容納1500名觀眾,從舞台到主指揮台(演講台)有3扇門,主指揮台(演講台)很窄,比管弦樂隊座位高一米。舞台建築高度達兩層樓,裝飾有柱子。舞台建築前面的裙樓和座椅的一些部分都被修復了。Odeon過去的屋頂是木造的。
下圖Prytaneion是以弗所古代最重要的公共建築之一。致力於女神赫斯提亞,它包含了從未被允許出去的城市的神聖火焰。
Prytaneion也是官方訪客接待貴賓的地方,並且發現了Ephesian Artemis的兩個重要雕像。
在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代,宙斯和赫拉的姐妹赫斯提亞(又名維斯塔)不僅在寺廟中而且在每個家庭都受到尊敬,因為她是壁爐的女神(家庭崇拜的中心)。赫斯提亞在Prytaneion 的神聖之火從未被允許出去,而那裡的牧師的工作就是傾向於它。除了宗教目的外,Prytaneion還是一座重要的公民建築,是以色列的官方客人被該市的宗教和民間領袖接待的地方。
公元前3世紀,利西馬庫斯(Eyshesus)對以弗所(Ephesus)重建時建立了這座建築,今天可以看到的廢墟結構可以追溯到奧古斯都統治時期 (公元前27年 - 公元14年)。
(下圖)Prytaneion是一個大型的寺廟式大廳,前面是一個多立克庭院,三面環繞著柱廊。庭院舖有馬賽克,描繪了亞馬遜盾牌的裝飾背景。重新豎立的兩根柱子上刻有Curetes名字的銘文。Scholastica在Prytaneion採用了柱子和其他材料,在4世紀的Curetes街上建造了她的浴室。
在Prytaneion發現了兩尊以弗所亞米里斯的雕像,現在在以弗所博物館展出。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的大型雕像就在大廳裡。另一個,約50年後,被小心翼翼地埋在聖所的一個小房間裡。
你要說古蹟就是廢墟,也不是不行。只是我們腦海中要自行腦補古蹟原本的模樣。
(下圖)Curetes Street(被稱為古代晚期的Embolos)是以弗所的對角街道,從市場經過傾斜房屋到塞爾蘇斯圖書館。Curetes Street曾經是商店,工作坊和旅館的所在地,既是主要的城市街道,也是Artemis崇拜的重要遊行路線。
Curetes Street起源於希臘化時代,但卻大大偏離了當時流行的Hippodamian城市網格計劃。它不是垂直於其他街道運行,而是沿網格系統對角線切割。
這個不尋常的角度部分是由於該地區(即Mount Pion)的地形限制,但它也遵循古老的遊行方式,這是通往亞米斯神廟的重要神聖路線。
左邊跟右邊,哪個是新的地板? 你看的出來嗎?
(下圖)在希臘神話中,阿斯克勒皮斯之杖(希臘語:ΡάβδοςτουΑσκληπιού,RábdostutAsklipioú ; Unicode符號:⚕),也被稱為蛇杖Asclepius(有時也拼寫Asklepios或Aesculapius)和作為asklepian,是一種由希臘神阿斯克勒修斯(Asclepius)操縱的蛇形纏繞的桿,這是一種與治療和醫學相關的神靈。這個像徵繼續在現代使用,它與醫學和保健有關
(下圖) 商神荷米斯(Hermes)手拿商神雙蛇杖(Caduceus)領一隻公羊
荷米斯,又譯赫密士或赫耳墨斯。他是宙斯與邁亞的兒子,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法國時裝品牌愛馬仕(Hermès 的命名取源於和品牌創辦者姓氏相同的此神。
他是邊界及穿越邊界的旅行者之神,亦掌管牧羊人與牧牛人,辯論與靈舌,詩與文字,體育,重量與度量,發明與商業,他也是狡猾的小偷和騙子之神。[2]《荷馬詩頌》裡描述他是一個
“變化多端、圓滑機靈的盜賊,他帶給人夢境,是夜裡守望者,門外的小偷,在長生不老的眾神裡最先展示善意的人。”
他與伊里斯共同擔當神界與人界之間的信使。
荷米斯發明了鑽木取火,他還發明了樂器排蕭和里拉琴。荷米斯也是各種競技比賽及拳擊的發明人,也因此成為運動員的保護神。
商神杖(古希臘語:Κηρύκειον;希臘語:Kerykeion,Unicode符號☤),為了與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蛇杖)區別,亦稱雙蛇杖。其由一根刻有一雙翅膀的金手杖和兩條纏繞手杖的蛇組成,被視為商業和國際貿易的象徵,它是希臘神話中商神赫爾墨斯所拿的手杖。由於荷米斯在拿著這支手杖進行貿易時很賺錢,所以他的手杖也被稱為商神杖,又稱神使雙蛇杖。雙蛇杖具有催眠的作用,有一次宙斯吩咐赫爾墨斯將看守情婦的百眼巨人阿古斯(Argus)催眠,用的就是這根魔杖。
(下圖) 在古希臘的宗教NIKE是勝利女神,相當於古羅馬的維多利亞女神Victoria。我看她也很像佛教中的"飛天"
她是戰爭之神泰坦帕拉斯和女神冥河的女兒,也是宙斯Zelus(熱情(zeal)),克拉托斯Cratos(力量(strength))和比亞Bia(力(force))的妹妹。她飛過戰場或和平的比賽,用月桂葉,棕櫚葉或腰帶的花環獎勵勝利者。她經常在有關雅典娜,戰爭女神,智慧和藝術的故事中被引用。
傳說運動品牌"NIKE" 的打勾勾符號的idea就是來自NIKE勝利女神。幾乎全部的人都描述說,她的衣帶中的其中一部分像是勾勾。但我更覺得這整體石雕的傾向、意象更像是一個勾勾。
這裡很多無花果樹,且都將近2層樓高度
在拜占庭時代,這條路被稱為Embolos,意思是“喙”或“楔形”。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Curetes Street,在這裡命名為Curetes或亞米斯的牧師。
在4世紀發生地震後,街道上的許多柱子都被城市其他建築物所取代。
在古代,Curetes Street將部分地設有商店,貿易辦事處,旅館和工匠工作室。
這些結構的遺跡保留在Curetes街頂部八角形(或Arsinoe IV的Heroon)的南側(左側)。
(下圖)
赫拉克勒斯門(Hercules)門,因為它上面有Hercules的浮雕。公元四世紀它被從另一個地方帶到現在的地方。
赫拉克勒斯門縮小了通往街道的通道,阻止了車輛的通行。可以理解為,從四世紀開始,這條街已成為一個步行區。
在這些浮雕中,赫拉克勒斯在神話學中描繪了尼米安(Nemean)獅子的皮膚。Nemean獅子一直在恐嚇Nemea周圍的地區,並且皮膚很厚,以至於無法殺死它。最後,他將獅子摔倒在地,最後將手臂掐住喉嚨並將其窒息致死。赫拉克勒斯是權力和力量之神。
導遊說這是最早的馬賽克磁磚
哈德良神廟是在以弗所主要景點之一,美杜莎內的正立面和有趣的浮雕等場景形成優美的拱形。
一個銘文告訴我們,公元118年建立。“哈德良神廟”這個名字並不准確:它更像是一座紀念碑,而不是一座寺廟,不僅獻給哈德良,還獻給亞底米斯和以弗所人。
(下圖) 哈德良神廟Temple of Hadrian
它是Curetes街上保存最完好,最美麗的建築之一。它由P.Quintilius在公元138年之前建造,並致力於哈德良皇帝公元128年,他從雅典來到這座城市。在寺廟前面有銘文的基座,是公元前293-305,戴克里先,馬克西米安,康斯坦提亞一世和加萊里烏斯的皇帝雕像的基地;
神廟在公元4世紀被部分摧毀,並且在修復過程中,四個裝飾浮雕被添加到門廊內部的門楣上。
小而簡單的結構僅由一個pronaos(門廊)和小型cella(主要大廳)組成。門廊由兩個支柱和兩列科林斯式的支撐。
楣架包含了從Publius Quintilius到哈德良,阿耳忒彌斯和以弗所人民的奉獻銘文,包括救濟女神Tyche的半身像,城市的保護者。Pronaos的山形飾和裝飾楣已經消失。
在主門廊上方的拱形鼓室上雕刻著一個半裸的女人,周圍是老鼠葉; 一些人認為這個人物是美杜莎,象徵性地將邪惡的靈魂帶走。
紀念碑的內部裝飾著頂部的浮雕板。今天看到的是以弗所博物館保護的原件的石膏複製品。
左邊的前三個小組描繪了以弗所的神話基礎,並展示了安德羅克洛斯追逐野豬(以弗所的創始神話的一部分),赫拉克勒斯和特修斯之間的戰鬥以及與亞馬遜之神的戰鬥。
在門上方的寺廟裡面,一個人形,可能是美杜莎站立的老鼠葉子的裝飾品。在兩邊都有描繪以弗所基礎故事的楣飾 - 安德羅克洛斯射擊野豬,狄俄尼索斯在儀式遊行中和亞馬遜人。第四個帶狀飾品描繪了兩個男性人物,其中一個是阿波羅; 雅典娜,月亮女神; 一個女性形象,Androkles,Herakles,狄奧多西的妻子和兒子以及女神雅典娜。
今天看到的楣是複製品,原件在以弗所博物館展出。
有一個地下通道可以從圖書館通向旁邊的一幢被認為是酒吧或妓院的建築。
妓院最初有兩層樓,大理石街和Curetes街都有一樓入口。在後者,大理石上的蝕刻足跡顯示了方式。
一樓的房間,其中一個有石床,圍繞一個小中庭建造。主要接待室的地板上覆蓋著四季的馬賽克。冬季(頭部覆蓋)和秋季(帶花環)的人格化形象仍然保存完好。妓女用來招待客戶的小隔間在樓上。
古代以弗所的妓院和公共廁所位於Celsus圖書館的Marble Street大街對面。兩者都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當然,這些都不是一個神聖的地方,但這些不那麼迷人的結構有助於將古代以弗所帶入生活。
(下圖) 導遊說這是最早的廣告。
雕刻的一種解釋如下:在十字路口,在左邊,你會發現可以購買愛的女人。但是,請你停下來,如果你的腳至少是這麼大的年輕人,而且你有足夠的硬幣來填補這個洞。否則,我們懇請您前往右側的圖書館。至少他們為那些年紀太小或無法進入妓院的人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1世紀以弗所的羅馬廁所在當時相當先進和文明。
在中心,有一個無遮蓋的游泳池,廁所沿著牆壁排列。 游泳池周圍的柱子支撐著木製天花板。 廁所下面有一個排水系統。
它是在一個不間斷的水流通道上建造的,通過在牆壁上的大理石長凳上切割孔而形成的馬桶座由屋頂覆蓋。
下圖塞爾蘇斯圖書館位於小亞細亞的以弗所(今屬土耳其),完成於135年,以蒂伯斯·朱利葉·塞爾蘇斯·波樂曼努斯命名,由塞爾蘇斯的兒子蓋烏斯·朱利葉·亞奎拉建造。塞爾蘇斯是當地的富裕公民,曾擔任亞細亞省省長。
這座圖書館是用來存放12,000卷書籍,並作為埋葬塞爾蘇斯的墳墓。埋葬在城內的圖書館內,是不尋常的,因此這是給予塞爾蘇斯特殊的榮譽。
該建築是重要的,因為這是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古羅馬圖書館之一。它還表明,公共圖書館不但興建於羅馬城本身,而且興建於整個羅馬帝國。其前立面已被重建,這個大規模的修復工程被認為是非常真實的歷史建築,現在作為古羅馬公共建築的黃金典範。(塞爾蘇斯圖書館可能是帝國其他地方未能保存下來圖書館的樣本,因為其他羅馬城市也有可能收藏文獻,以使學生以及旅行的羅馬人受益。這種圖書館可能也收藏當地文獻,如果它們沒有在羅馬征服期間被毀。聖奧爾本斯和切姆斯福德就擁有這種羅馬圖書館。
該大廈是一個大廳,根據維特魯威的建議,面向東方,以充分利用早晨的光線。該圖書館建在一個平台上,前方有9級與整個建築同寬的台階,通向三個入口。中央的入口大於側翼的兩個入口,每個入口上方都以窗戶進行裝飾。入口兩側是四對立在基座上的愛奧尼柱。一列柯林斯柱直接立在第一列柱子上方,增加了建築物的高度。第二層的柱子劃分出窗戶,如同第一層的柱子劃分出門,也設有壁龕以安放雕像。據認為有可能存在第三列柱子,但今天只有兩列柱子。
該建築的其他側面在建築上無關重要,因為圖書館的兩側都是建築物。
建築的內部沒有完全恢復,是一個長方形的房間,寬17米,長11米,在半圓形後殿里有一尊塞爾蘇斯或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雕像,一個拱形室的正下方為塞爾蘇斯的墓。其他三面是長方形的凹槽,設有書櫃和書架,存放12,000卷書。據說塞爾蘇斯留下了25000迪納厄斯的遺產以支付圖書館的閱讀材料。
到達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一組樓梯修入了牆體,為建築增加了支撐,也有類似的壁龕存放書籍。天花板是平坦的,有可能中心是一個方形天窗,以提供更多的光線。
該圖書館的風格,連同華麗,平衡,計劃周密的立面,反映了古希臘對羅馬建築的影響。建築材料包括磚,混凝土,意味2世紀左右新材料在羅馬帝國得到使用。
該建築的立面描繪在2001-2005年2000萬土耳其里拉紙幣和2005-2009年20新里拉紙幣的反面。
如今的塞爾蘇斯圖書館已經根據原來的造型仔細地重建。該建築面向東方,使閱覽室可以充分利用早晨的光線。
(下圖) Mazeus之門
在塞爾蘇斯Celsus圖書館右側有三條通道的大門是由奴隸Mazeus和Mythridates在公元40年為他們的皇帝奧古斯都建造的,他們給了他們自由。
這些通道是拱形的,面向塞爾蘇斯Celsus圖書館的拱頂的正面是由黑色大理石製成,而另一面是白色的。在結構的一側仍然可以看到由青銅製成的鑲嵌字母的拉丁文字。部分銘文表明:“來自皇帝凱撒奧古斯都,是神的兒子,最偉大的祭司,他是領事十二和論壇二十次; 和八月利維婭的妻子; 盧克斯的兒子馬克阿格里帕曾三次擔任領事,皇帝和論壇六次; 和Julio Caesar Augustus,Mazeus和Mythridates的女兒,他們的主人和人民。“
門前的小區域被用作禮堂。大門,圖書館前面和圓形基座周圍的台階被用作座位。在拜占庭時期,小城區的牆壁是在城牆長度縮短時建造的。
這是從大劇院到Celsus圖書館的道路,這是通過Panayirdagi到Artemis神廟的神聖方式的一部分。
大理石路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並在5世紀重建。道路的西側被集市牆包圍,牆壁上是一個更高的平台,是在尼祿統治期間建造的
以弗所大劇院的建造可能在希臘化時期開始:Lysimachus(公元前281年)傳統上被認為是建造劇院,但到目前為止,沒有考古證據證明它在公元前100年之前存在。
然而,Lysimachus可能已經選擇了建築工地並開始準備該工地,這一過程需要在山腰進行60年的挖掘。
以弗所大劇院建在Panayirdag(Mt. Pion)的北部基地,高30米(100英尺),可容納25,000人。從頂部可以看到壯麗的景色。大多數大理石鋪路和背景的一些較低元素仍留在舞台上。
地震在4世紀破壞了劇院,之後只進行了部分修復。到了8世紀,劇院被納入城市防禦系統。
戲院非常之大,是通向海港的海港街道的主要景觀。今天,劇院經過修復,每年五月在塞爾丘克以弗所文化藝術節期間投入使用。
這是後台準備空間
(下圖) 阿卡迪亞街Arcadian(海港街)
這條街位於海港浴場和大劇院之間。從港口進入,貿易商和水手將首先抵達這條街。所以它設計華麗的marbel板和柱廊。它是在希臘化時期建造的,但後來在皇帝阿卡迪烏斯(公元395 - 408年)統治期間得以恢復,並以此命名。
這條街長530米,寬11米,街道兩旁有商店和畫廊,門上有巨大的拱門。有四個較高的列,頂部有四個叛教者的雕像。
它是羅馬和安提阿當時三條被照亮的街道之一,50個街燈照亮了它的柱廊和水,污水通道在大理石石板下面流淌。
(在港口的入口處有Port Baths或Harbour Baths。它們建於公元2年。浴室也被稱為君士坦丁浴場,因為它們由君士坦丁二世(337-361)修復。它是最大的建築之一,寬160米,長170米,高28米。)
回頭遠眺大劇院
最後看看整個以弗所大城市。我們從編號少(3,4,5)的地方走到最後編號27號旁的路走出,全程1.3KM
上圖來源 Source: Turkey: Gate to the Orient tourism book from Orient Publishing. (原文英文,已翻譯成中文)
晚上到飯店之前,我們到一個地形類似九份的小山城-席林傑。
Sirince席林傑(發音為 [ʃiˈrindʒe] )是一個600名居民的村莊。位於土耳其伊茲密爾省,位於塞爾丘克東邊約8公里。
它位於半山,可以說是山城,跟九份很像
我們的遊覽車停在停車場之後,導遊領我們走到一個平台,也是一個有圍欄的花園區域,這邊周圍是餐廳跟咖啡店,中間有些座位,
在這邊有一個行程中有寫的活動:品酒。這邊喝的大多是水果酒
席林傑的地名如何來的呢?
有一個故事說,一開始,由被解放的希臘奴隸在此定居,他們將村莊命名為Çirkince(土耳其語中的 “醜陋” )以阻止其他人跟隨他們。該村莊的名字直到1926年才由伊茲密爾省省長改為Şirince(意為“愉快”)。
看看席林傑街上悠閒的氣氛
試喝水果酒之後,導遊就放大家四處自己逛逛,記得大概是50分鐘吧?
這裡賣的東西跟其他地方的紀念品很不一樣,尤其是那個乾燥的花圈,很簡單純樸
這裡的視野很不錯,黃昏時間來感覺很舒服
在這裡買了一杯石榴汁,感覺全身充滿維他命C
看看石榴汁怎麼榨的(一杯好像7里拉約台幣50) 石榴汁就是這樣榨的
下排的小鞋子就跟我媽織給我的一模一樣啊!!
沿路都是石頭路
看看這邊餐廳的價格,很中價位
終於在這邊吃道第一支土耳其冰淇淋,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果然我不是冰淇淋這一掛的
這應該是紫藤花吧?
如果我自己不會做皂,看到這種肥皂一定會買個三五塊。當自己會用橄欖油做純橄欖油肥皂時,看到這個肥皂只會跳過,即使它一個賣1里拉,我都不會買
2012年,大家都在瘋瑪雅天啟日,也就是世界末日,2012年12月,遊客蜂擁到村莊見證瑪雅天啟時,席林節這個地方獲得了全世界的注目,因為新時代的神秘主義者認為它的“正能量”將有助於在2012年的現像中抵禦災難。
下面這個醃漬的葉子我推測是葡萄葉。土耳其好像跟希臘人一樣,有用葡萄葉捲米飯的這種食物
繞到旁邊的小路已經沒那麼多人
很好看的花圈吧!WENDY有買一個戴著,很有度假氣氛
看起來SELCUK市區有車子可以上來席林傑~~~~自助的人可以參考
從席林傑離開之後,到車程約40分鐘的庫薩達西海邊飯店。
原本的飯店是一家土耳其五星飯店,因為不知名的原因,我們不小心被升等到國際五星飯店(RAMADA KUSADASI),跟原本的土耳其五星飯店不一樣,一進大廳就是氣派豪華。正在辦理入住的時候也是日落的時候,大家到大廳的大落地窗前看美麗的夕陽
房間看看,就正常簡單乾淨
每一個房間陽台向左向右都可以看到海,不過這種看海的方向不是很美啦,因為眼睛跟海的中間有太多陽台了~~~
能夠正面向海才是最美的啊
晚上在飯店吃自助餐,這家飯店的自助餐菜色有比較不土耳其,所以能吃的東西稍微多一點XD
至少有土耳其傳統食物之外的選擇
要不然就是多吃點烤魚烤雞肉....
吃完飯到戶外拍拍照
泳池的光打得很美,可惜太冷了怎麼下水呀
今天真是充實的一天,以弗所眾多古蹟的薰陶,加上山城席林傑的山居歲月感受,晚上就好好睡囉!
晚安~各位觀眾,睡覺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