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3.JPG土耳其12天韓亞航(跟團)行程
2018/3/26    第1天 台灣桃園-仁川機場晚餐-仁川機場住一晚
2018/3/27    第2天 仁川機場-伊斯坦堡機場-舊城區晚餐-伊斯坦堡GONEN HOTEL
2018/3/28    第3天 休息站-番紅花城-水晶觀景平台-番紅花城HILTON GARDEN INN
2018/3/29    第4天 番紅花城-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圖茲湖卡帕多其亞洞穴飯店BEST WESTERN PREMIUM-URGUP小鎮
2018/3/30    第5天 地毯工廠-凱瑪克利地下城-珠寶店-洞穴餐廳陶甕料理-駱駝岩-蘑菇岩-格雷梅露天博物館-打獵谷-烏奇薩城堡
2018/3/31    第6天 卡帕多其亞熱氣球孔亞蘇丹哈尼驛站(Sultanhani)-孔亞熱帶蝴蝶園-棉堡溫泉飯店晚餐
2018/4/1    第7天 棉堡 Pamukkale-古代溫泉游泳池以弗所Ephesus-席林傑Şirince-RAMADA KUSADASI HOTEL
2018/4/2    第8天 皮衣工廠-貝加蒙紅教堂&小鎮-HALIC PARK HOTEL-艾伐立克小鎮
2018/4/3    第9天 特洛伊古城-達達尼爾海峽渡輪-蘇萊曼耶清真寺-加拉塔橋下晚餐-GOLDEN TULIP HOTEL
2018/4/4    第10天 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船-塔克辛廣場托普卡匹皇宮博物館Topkapı Sarayı-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Hagia Sophia地下水宮殿Yerebatan Sarayı-大巴札(有頂大市集)Kapalı Çarşı
2018/4/5    第11天 Pierre Loti山丘纜車俯瞰金角灣-中式午餐-搭機
2018/4/6    第12天 韓亞航機上餐-仁川機場貴賓室午餐

 

早上博斯普魯斯遊船+塔克辛廣場之後,下午預備參觀兩個大的博物館

托普卡匹皇宮博物館Topkapı Sarayı、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Hagia Sophia

跟第一天抵達伊斯坦堡一樣,會走經過藍色清真寺(但暫停參觀)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03.JPG

 

土文官方網站 http://www.topkapisarayi.gov.tr/tr

官方網站上描述的是:托普卡帕皇宮博物館每周二公休喔!

托普卡匹皇宮(土耳其語:Topkapı Sarayı,奧斯曼土耳其語:طوپقپو سرايى)是位處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座皇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匹皇宮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今則是當地主要的觀光勝地。托普卡匹皇宮翻譯過來成為「大炮之門」,昔日碉堡內曾放置大砲,故以此命名。

1453年,君士坦丁堡淪陷,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廢墟裡發現了龐大的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奧斯曼的宮廷遂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宮的基礎上建立舊皇宮,即現今伊斯坦堡大學的所在地。蘇丹後來尋找一個更佳的地點,於是選擇了古老的拜占庭衛城,於1459年開始動工,是為新皇宮(相對於之前已存在的大皇宮),而到十九世紀又改稱為托普卡匹皇宮。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04.JPG

征服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動工興建托普卡匹皇宮。皇宮由四個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築物組成,昔日有大約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宮覆蓋著一個廣大的海岸地區。在多個世紀以來,皇宮經過擴建和整修,例如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災後,皇宮都進行過維修。

托普卡匹皇宮在十七世紀的重要性下降,那時的蘇丹較喜歡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的新宮廷。1853年,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把皇宮遷至新落成的朵巴馬切皇宮朵巴馬切皇宮是伊斯坦堡內第一個歐式宮廷。托普卡匹皇宮的帝國寶庫、圖書館、清真寺及造幣局都一併保留。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05.JPG

奧斯曼帝國在1921年滅亡1924年4月3日,托普卡匹皇宮在政府政令下變成帝國時代的博物館

托普卡匹皇宮博物館由文化旅遊部管理。皇宮裡有大量的屋宇和廳堂,但現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開放給公眾,皇宮由部門的職員以及土耳其軍方的武裝守衛把守。

托普卡匹皇宮是奧斯曼建築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瓷器、官服、武器、盾牌、盔甲、奧斯曼細密畫、伊斯蘭的書法原稿、壁畫以及奧斯曼的珠寶寶物。

托比卡皇宮與鄰近的其他歷史遺產同屬「伊斯坦堡歷史地區」,該區在1985年成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遺產,托普卡匹皇宮被描述為「奧斯曼帝國時期皇宮的表率。」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06.JPG

皇宮建築群位於薩拉基里奧角,薩拉基里奧角是一個可以俯瞰金角灣及馬摩拉海的岬,皇宮內許多地方都可以清楚觀覽博斯普魯斯海峽,地處山崗,為近海的最高點。在希臘及拜占庭的盛世時代,古老的希臘城市拜占庭的衛城建於此處。皇宮內的第二庭院有一個拜占庭的地下水槽,在奧斯曼帝國時代亦有投入使用,該水槽與一個在衛城上稱為大教堂宮的小教堂遺跡在現代被發現,至於位處第一庭院的聖伊蓮娜教堂則不被視為古老拜占庭衛城的一部分


托普卡匹皇宮是一個博大的綜合體,在結構上並非獨立統一的。各式低矮的建築環繞庭院,以迴廊及通道互相連結。超過兩層高度的建築物不多,樹木、花園及水池散布其中,讓居住在皇宮裡的人耳目清新,還提供休憩用地。建築物都圍著庭院,人們都以庭院為中心生活。門窗都向著庭院,擁有開放的環境,在夏季時能提供清涼的空氣。

皇宮的形狀就像一個粗糙的矩形,主要分為四個庭院及後宮,主軸由南至北,最外面的庭院(第一庭院)在南端,其他的庭院向北伸延。第一庭院是最容易到達的,最深處的庭院(第四庭院)及後宮最難以接近,它們由蘇丹管轄。昔日的第五庭院位於最外面的海邊。這些庭院都受到高牆及閘門阻隔,在第四及第五主庭院之間尚有多個中小型的庭院,整個建築群的面積達到592600平方米至700000平方米,確切的面積取決於計算在內的部分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07.JPG

皇宮西面及北面是以往的御花園,即現今的古爾哈尼公園,而東面及南面則是馬摩拉海。

昔日的一些小行宮、亭樓及其他娛樂場所位於海邊的第五庭院,在十九世紀,因海邊公路的建設及疏忽,第五庭院已經不復存在,編筐亭是現今僅存的海岸建築,由穆拉德三世在1592年建造。古時的托普卡匹皇宮遠大於現今所看到的托普卡匹皇宮。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08.JPG

梅塞大道可直達托普卡匹皇宮,即現今的迪旺街(議會街)。在奧斯曼帝國及拜占庭帝國統治時期,麥斯大道是帝王進出的通道,可直達聖索非亞大教堂,然後轉向西北抵達宮外的皇宮廣場,即穆罕默德三世噴泉的所在地。蘇丹會經由帝王之門進入皇宮,故帝王之門又稱作蘇丹之門,位於皇宮的南面。帝王之門於1478年落成,在十九世紀又以大理石覆蓋其表面。這巨大的石門突出了它的防禦角色。中間的拱門是高大呈圓頂的通道,頂部刻有金箔的奧斯曼文字,包含蘇丹的圖拉及古蘭經的經文。經鑑定後發現圖拉是屬於穆罕默德二世及阿布杜勒阿齊茲,這兩位蘇丹曾對帝王之門進行修建。

(下圖)帝王之門上的其中一個刻文寫有:
“    拜上帝的恩賜及認可,這吉祥的城堡得以聳立,它的牢固能帶來和平安寧……願主保佑帝國永恆,讓祂的子民能成為天上最明亮的星光。    ”
廊下的兩側是守衛的房間,帝王之門會在早禱時開啟,直到完成晚禱後關閉。

據古文獻記載,帝王之門的上方有一個木製的樓閣,到十九世紀的後期仍存在。穆罕默德將它當作暸望亭使用,後來用作收藏宮內人的遺物,那些遺物沒有人繼承,故該地成為收藏寶物的地方。此外,這樓閣在特殊場合可供後宮女性使用。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09.JPG

通過帝王之門後便是第一庭院。庭院種滿了各個顏色的風信子。風信子香氣撲鼻很濃郁。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11.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12.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13.JPG

第一庭院在薩拉基里奧角上,被高牆圍著 。

第一庭院是皇宮的周邊地帶及花園,是眾多庭院當中最大的一個。第一庭院的陡坡向海伸廷。第一庭院只有實用及皇家的建築,有許多已經隨著時間流逝消失。現存的有帝國鑄幣局(建於1727年)、聖伊蓮娜教堂及一些噴泉。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時將聖伊蓮娜教堂用作倉庫及軍械庫,因而得存。

第一庭院又稱為禁衛軍之庭或閱兵院。賓客須沿路前往崇敬門及第二庭院,第一庭院的職員及禁衛軍盛裝列於路旁等候賓客。賓客必須在進入第二庭院之前下馬。

[下圖]位於第一庭院的聖伊蓮娜教堂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14.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15.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16.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17.JPG

春天正是野餐的好季節,躺在草地上度過一天真好,感覺可以紓解極大壓力 (我現在壓力很大是嗎?)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18.JPG

崇敬門,亦稱中門,是第二庭院的入口。該設有大炮的大門有兩座八角形的尖塔,建造時期不明,崇敬門的建築結構與拜占庭的建築相似,估計崇敬門是模仿聖芭芭拉門(大炮之門)而建造,大炮之門是從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海路進入皇宮的皇室專用入口。根據門上的刻文顯示,崇敬門最遲在1542年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時期所建。由1584年的縮圖繪畫所見,崇敬門拱門上及兩塔之間的三個窗戶清晰可見,守衛的住所很可能已經消失。大門的兩面都被充分裝潢,上半部刻有宗教碑文及蘇丹的字押。

不論是帝國官員及外國使節都經由崇敬門入內。賓客使節都須在崇敬門下馬,只有蘇丹才可騎馬通過崇敬門。這一傳統是跟隨君士坦丁堡大皇宮的謝爾克門而來。

劊子手之泉是劊子手行斬首之刑後清洗隻手及刑具的地方,位於第一庭院,對著崇敬門右側

[下圖]崇敬門,第二庭院的入口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19.JPG

要再進去就要買票了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20.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21.JPG

不知道這是月桂還是桂花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22.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23.JPG

抬頭看入崇敬門之前的屋簷,金屬裝飾在木片(?)上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24.JPG

天花板的可看度很高,這就是皇宮啊! 雕樑畫棟的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25.JPG

崇敬門後便是第二庭院,又稱底萬廣場,這裡以往是遍布孔雀和瞪羚的公園,是聚集群臣的地方,屬於外朝,只有蘇丹才可以在黑石上步往第三庭院。

第二庭院大約在1465年建成,在1525至1529年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時期才具現貌。北面的御醫院、烘房、禁衛軍駐紮地、馬棚及南面的御膳房環繞著第二庭院,吉兆之門是進入第三庭院的入口。整個地區由連綿的大理石柱廊聯繫。

近期在第二庭院的挖掘發現了大量羅馬及拜占庭時期的人工製品,包括石棺、洗禮盤、牆板、柱子等。現在,這些人工製品在御膳房的前方展示。在第二庭院底下有一個拜占庭時代的水槽,一般不開放給公眾參觀。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26.JPG

正義之塔位於帝國議會與後宮之間,據傳是宮內最高的建築物,讓它成為從博斯普魯斯海峽都可以看到的一個地標。正義之塔可能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時期所建,在1527至1529年蘇萊曼統治期間得到修復和擴建。

1825年,馬哈茂德二世重建塔頂部分,以圓柱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山形牆構成窗戶,頗具帕拉第奧式建築風格。

正義之塔象徵蘇丹反對不正義行為的決心,讓遠處每一個看到正義之塔的人都感受到蘇丹的存在,也是蘇丹觀賞風景的地方,以往正義之塔的窗戶是有格子的,以免外面的人看到蘇丹。在正義之塔上可以看到帝國議會的金框窗戶,加強了正義象徵的重要性。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27.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28.JPG

第二庭院是蘇丹進行審判及會見的地方,亦用作娛賓。一些來自奧地利、威尼斯和法國的使節曾經描述過與蘇丹會面的情況,法國使節菲利浦·杜·弗雷納-肯納耶在1573年拜訪蘇丹:

“右邊近門坐著的是禁衛軍的將軍,而他身邊的是一些宮廷貴人。使節向他們點頭致意,他們都從向座位起來欠身。在這一刻,所有不攜武器、靠牆站立的禁衛軍和士兵都作出同一個欠身動作,無數的頭巾就像一大片熟穀在和風吹拂下輕柔地恍動……我們非常高興,也非常欽敬那些靠牆站立的禁衛軍,他們的雙手在身前交疊,舉止如同僧侶,那種寧靜甚至令我們認為那些不是人,而是雕像。他們保持這靜止的姿勢已經超過七個小時,一言不發,一動不動。當然,對於那些從未看過的人來說,這種規律和紀律性是難以理解的……
    ”
第二庭院的運作受到嚴格的規則限制,以保證對宮廷的尊重及紀律。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30.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31.JPG

很傳統的土耳其磁磚圖案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32.JPG

參觀一個建築的室內,不清楚是甚麼人居住的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33.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34.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35.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36.JPG

門拱、屋頂、樑柱、柱頭,都很有看頭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38.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39.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0.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1.JPG

天氣有點熱,我們小休息一下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2.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3.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4.JPG

走到最後面,可以看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真棒的景觀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5.JPG

有注意到底下還有一排城牆嗎?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6.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7.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8.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49.JPG

每一間這種內部的參觀都人潮洶湧,後來只挑了沒甚麼人的進去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0.JPG

我們差不多要往外走了,路上看到一段保留的舊地面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1.JPG

是這樣框起來的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2.JPG

看到一間金碧輝煌的廳堂,進去瞧瞧~~~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3.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4.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5.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6.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7.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8.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59.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0.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1.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2.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3.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4.JPG

看到眼花撩亂了~~

最後要走出去之前,看到兩個磁磚組成的畫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5.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6.JPG

冬天的樹沒有樹葉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7.JPG

在紀念品區,有一個地方是給人家穿皇宮的禮服拍照的,其實有時間真的可以照一下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8.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69.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73.JPG

看一下賣飲料的價目表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70.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71.JPG

20180404 托普卡匹皇宮-072.JPG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就在托普卡匹皇宮隔壁的隔壁,大概走路3分鐘吧

聖索菲亞博物館土文官網 http://ayasofyamuzesi.gov.tr/

它是一個身世背景複雜的教堂、清真寺、博物館.....重點的年代如下,後續有詳述

先簡述他的身世如下,歷經了不同的宗教.........

東正教教堂(537–1204)
羅馬天主教教堂(1204–1261)
東正教教堂(1261–1453)
帝國清真寺(1453–1931)
博物館(1935年至今)

 

聖索菲亞大教堂(希臘語:Ἁγία Σοφία;拉丁語:Sancta Sapientia;土耳其語:Ayasofya)是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宗教建築,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

索菲亞在希臘語裡的意思是神聖智慧。其拉丁語名稱則為Sancta Sophia,希臘語全名是「Ναός τῆς Ἁγίας τοῦ Θεοῦ Σοφίας」,解作「上帝聖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神學裡的耶穌。大教堂稱為「聖索菲亞」(Ἁγία Σοφία),是特別獻給天主聖智的那一位,即聖三中的聖言。這種對耶穌的稱呼可能源自保祿(保羅)對基督的描繪,格前1:24 「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聖智(Σοφία)」。

在該教堂佇立的地點曾經存在過兩座被暴亂摧毀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Isidore of Miletus)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的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剛竣工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正教會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維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由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間都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

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還將鐘鈴、祭壇、聖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日後又逐漸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如米哈拉布、敏拜爾及外面的四座叫拜樓。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JPG

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1934年該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義。1935年2月1日,這座見證了數個帝國興盛衰亡的建築以博物館的身份重新對世人開放。

作為接近500年來伊斯坦堡最重要的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是眾多奧斯曼帝國時期清真寺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塞札特清真寺、蘇萊曼尼耶清真寺、魯斯坦帕夏清真寺、奇力克阿里帕夏清真寺的模範。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01.JPG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築最佳的現存範例,其鑲嵌畫、大理石柱子及裝飾等內景布置極具藝術價值。大教堂的富麗堂皇及精美粉飾令查士丁尼也不禁聲稱:「所羅門!我已經超越了你!」(Νενίκηκά σε Σολομών)。查士丁尼監督著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建造,直至塞維亞主教座堂完成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保持著最大教堂的地位達一千年之久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古代晚期建築的一大成就,又是拜占庭式建築的第一個傑作。它在建築及禮儀方面的影響深遠並普及至正教會、天主教會及穆斯林世界。這座教堂內一共使用了107根柱子,柱頭大多採用華麗的科林斯柱式,柱身上還增加了金屬環扣以防止開裂。大教堂最大的圓柱高19至20公尺,直徑約1.5公尺,以花崗岩所制,重逾70噸。查士丁尼一世曾下令將巴勒貝克、黎巴嫩的八個科林斯柱式拆卸及運送到君士坦丁堡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與主要使用大理石的希臘建築以及主要使用混凝土的羅馬建築不同的是,聖索菲亞的主要建築材料為磚塊。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02.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03.JPG

一入教堂,往左邊走,要走斜坡上到樓上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04.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05.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06.JPG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石柱,鑲有金屬環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07.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08.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09.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0.JPG

圓頂的頂部書寫著一圈阿拉伯書法(伊斯蘭書法),撰寫著古蘭經上摘抄下的語句,伊斯蘭書法之下被覆蓋著基督鑲嵌畫
伊斯蘭書法歷史與阿拉伯文以及伊斯蘭教歷史密切相關,而阿拉伯文則起源於手抄本的《古蘭經》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1.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2.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3.JPG

大理石門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4.JPG

大理石門,這是專供供教會會議的參與者進出會議廳使用的大門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5.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6.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7.JPG

三聖像馬賽克可能出自1261年,它被用來表示結束了57年羅馬天主教的統治,回歸正教信仰。

這是第三幅位於上層帝王樓座的鑲嵌畫。三聖像馬賽克因人物面目柔和、神情和善及其格調而被廣認為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精良的鑲嵌畫。該鑲嵌畫的風格與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的義大利畫家近似,如杜喬(Duccio)。鑲嵌畫上聖母瑪利亞及聖若翰洗者的面部輪廓只露出四分之三,他們祈求基督神像能在最後的審判憐憫人類。鑲嵌畫下半部已嚴重敗壞,大概是因為鄰近窗戶,受到雨水沖刷。該鑲嵌畫被視為拜占庭圖畫藝術復興的起始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8.JPG

1930年代,來自美國拜占庭研究所、托馬斯·惠特莫爾率領的一支隊伍發現了許多鑲嵌畫。他們決定把那些被石膏掩蓋的簡單十字架鑲嵌畫原封不動,而把其他主要的鑲嵌畫揭露。

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教堂和清真寺,復原工作面臨特殊的挑戰。基督肖像鑲嵌畫雖然逐漸被揭露,但一些重要、歷史著名的伊斯蘭藝術可能因此而被摧毀。復原者嘗試在保存基督教及伊斯蘭文化之間取得平衡。教堂正廳圓頂上的伊斯蘭書法是否應移除更引發了爭議,因為在書法之下覆蓋著基督鑲嵌畫(假設鑲嵌畫仍完好)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19.JPG

大廳的正中央仍然有鷹架,修復的計畫通常都要歷經數(十)年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0.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1.JPG

多個世紀以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鑲嵌畫布置相當華麗。這些壁畫描繪了聖母瑪利亞、耶穌、聖人、帝王及皇后,還有其他純粹裝飾性的幾何鑲嵌畫。

1204年,君士坦丁堡遭到洗劫,拉丁十字軍肆意破壞城內重要拜占庭建築的貴重物品,包括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黃金鑲嵌畫。組織入侵君士坦丁堡的恩里科·丹多洛把許多劫掠得來的物品運到威尼斯。

聖索菲亞大教堂在1453年變為清真寺,由於伊斯蘭教禁止具象的影像,許多鑲嵌畫都被石膏覆蓋。不過這些畫並沒有被一次性地全部被覆蓋,一些十七世紀的紀錄反映訪客依然可在教堂內看到基督的圖像。

在1847年至1849年間,加斯帕雷和朱塞佩·福薩蒂負責修復聖索菲亞大教堂,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讓他們記錄他在修復期間發現的鑲嵌畫。他們的修復工程不包括維修那些鑲嵌畫,在記錄下這些圖像後,福薩蒂兄弟再將它們覆蓋,包括把教堂中央原先暴露的兩個熾天使鑲嵌畫覆蓋。

現今可在教堂看到四個這些圖像,其中兩個被福薩蒂兄弟復原,以替代在當時已不存在的兩個圖像。福薩蒂兄弟以繪制的方式復原破損的鑲嵌畫,有時更將它們重新設計。福薩蒂兄弟留下的記錄成為了在1894年地震被完成摧毀或部分損毀的鑲嵌畫圖像的原始記錄,這些鑲嵌畫包括位於圓頂的基督神像、今未能識別的「貧困之門」上的一個,一個以珠寶裝飾外層的十字架圖像及大量天使、聖人、牧首及教會長老的圖像。缺失的圖像大多位於教堂的兩個鼓室裡。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2.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3.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4.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5.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6.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7.JPG

教堂內部的空間廣闊,結構複雜。教堂正廳之上覆蓋著一個最大直徑達31.24公尺、高55.6公尺的中央圓頂,圓頂直徑較萬神廟的穹頂直徑少了四分之一,但高度卻多了四分之一。圓頂下連綿的拱廊使圓頂看似失重,其下方的40個拱形窗戶引進光線,使室內呈現色彩。由於經歷過為數不少的維修,圓頂已經不是絕對圓形,圓頂略呈橢圓,其直徑介乎31.24公尺至30.86公尺之間。

如何在立方體的建築上放置圓形穹頂,一直是古代建築學的上的難題。聖索菲亞大教堂給出的解決之道是帆拱,四個三角凹面磚石結構將世界上最大的圓頂之一架設在了恢弘的大廳之上。圓頂的重量通過穹隅,由角落的四條巨型柱子支撐,圓頂看似就在這些柱子的四個大拱形之間浮起。在東西兩端各有兩個半圓穹頂分散重量,每個半圓穹頂又將其壓力進一步分散至三個較小的半圓穹頂上。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因其建築師對圓頂的創新想法而使藝術史學家、建築師及工程師產生了興趣。圓頂由帆拱支撐,這在此前是從未出現的。帆拱可令圓頂得以接駁在下面由柱子組成的方面。帆拱不僅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美學效果,又可穩定圓頂的側面,使圓頂的重量得以引向下方。

雖然這種設計有助於穩定圓頂及其周邊的牆壁和拱形結構,但是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牆壁卻弱化了整體建築的結構。砌磚工人使用了更多的砂漿,而不是磚塊,因而牆壁較為弱。如果工人能夠在鋪設另一層磚塊之前先讓砂漿凝固,結構會更為穩固。然而他們直接在建築上面架上圓頂,由於下方的砂漿仍未乾透,圓頂的重量使牆壁向外彎曲。這使得伊西多拉在重建圓頂之前必須先把內壁建好,垂直的牆壁方能支撐新圓頂的重量。圓頂的高度也在重建時作出了調整,伊西多拉把圓頂的高度提升了大約6公尺,使側面的力量減弱,圓頂的重量可以更容易地卸到牆壁上。

圓頂的頂部還書寫著一圈阿拉伯書法,整個圓頂共有40個肋組成。圓頂底部每兩個肋之間都有一扇窗戶,擺設這40個窗戶的方式同樣引人注目,這些彩色玻璃窗戶所將光線引入大廳各處造成神秘光線的效果,使圓頂看起來懸浮在正廳之上,原本就足夠雄偉 的圓頂因此顯得更加有趣。這大概是由於圓頂的形狀像扇貝殼或傘的內部,傘骨由傘的頂端延伸至底部。這些「傘骨」使圓頂的重量在各個窗戶之間流向穹隅,最終抵達根部。這些獨特的設計使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近古時代最先進的紀念建築物。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8.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29.JPG

伊斯蘭書法,是一種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書法,故也常被稱為阿拉伯書法。在伊斯蘭藝術中,伊斯蘭書法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流傳於穆斯林分布廣泛的伊斯蘭國家和地區中。由於根據伊斯蘭教教義,一切有形的都會湮滅,故真主也絕不能以具體的偶像形式來表示。因此,文字以及其衍生的書法就成為了表露對真主感情的重要渠道,使得今日伊斯蘭書法字體種類繁多。實際上,在《古蘭經》中約有一百多處提及書法,書法被賦予了宗教的神聖色彩。這也是伊斯蘭書法作品多與《古蘭經》和伊斯蘭教相關經典相關的主要原因。除了獨立藝術品外,伊斯蘭書法還較常見於清真寺的頂部及牆壁上,通常伴隨著阿拉伯式花紋。伊斯蘭世界的當代藝術家們充分地繼承了古人留下的寶貴遺產,並將其發揚光大,在企事業牌匾、書籍標題、影視廣告等方面隨處可見。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0.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1.JPG

室內地面舖上了多色大理石、綠白帶紫的斑岩以及金色的鑲嵌畫,在磚塊之上形成外殼。這些覆蓋物掩飾了柱墩,同時使外觀看起來更加明亮。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2.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3.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4.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5.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6.JPG

後堂南邊與蘇丹樓座相呼應的位置是木製的敏拜爾,這個台階是供伊斯蘭教的神職人員宣講古蘭經使用的。在敏拜爾偏西的地面上,可以看到一塊以彩色大理石裝飾的地面。這個地方被稱為「世界的肚臍」,換句話說也就是世界中心,歷任蘇丹就是在這個地方被加冕的。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7.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8.JPG

兩個來自帕加馬的淨潔甕之一,在穆拉德三世統治時期被帶到聖索菲亞大教堂,它們由來自古希臘時期的一塊大理石雕刻而成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39.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40.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41.JPG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42.JPG

西南大門馬賽克鑲嵌畫中的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伴在聖母和聖嬰兩側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43.JPG

西南大門馬賽克位於西南大門的鼓室,來自944年,它在1849年福薩蒂負責復修工作時被發現。

鑲嵌畫上的聖母坐在沒有椅背的寶座上,雙腳安放在以珍貴小石修飾的台座上,兒童時代的耶穌在她的膝上,他的左手拿著卷軸,給予祝福。站在聖母左方的是身穿禮服的君士坦丁一世,他把城市的模型送給聖母,在他身邊的文字提到:「聖人及偉大的皇帝君士坦丁」。查士丁尼一世則站在聖母右方,把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模型呈給聖母。聖母頭項兩側的圓雕刻有花押字「MP」和「ΘY」,那是「Mētēr」及「Theou」的縮寫,意指「上帝的母親」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44.JPG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現今用途
土耳其總統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下令把聖索菲亞大教堂變成博物館,禁止把此處用作宗教禮拜場所。

不過在2006年,有報導指土耳其政府允許把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的一些小房間用作小型祈禱室,供博物館職員開放給基督徒及穆斯林使用。

恢復教堂用途的運動
2007年,美國商人及政客克里斯·斯皮魯(Chris Spirou)啟動了一個名為「解放聖索菲亞大教堂會議」的運動,支持恢復聖索菲亞大教堂原本的用途。2007年6月20日,他在美國國會人權委員會核心小組上作證,在聽證會完結時,核心小組主席及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主席湯姆·蘭托斯發言道:「人權委員會在25年來調查過的全球侵犯人權的個案裡,當中最重要的是宗教自由,核心小組格外關注有關聖地被強迫轉變用途的人權侵害,當中又以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為重要。」克里斯·斯皮魯又曾在俄羅斯媒體的訪問裡強調了這件事

我們參觀完後到門口的咖啡座休息一下喝杯茶,等大家出來。因為沒有事先做功課,所以在裡面也不知道要看甚麼,到處拍照先記錄再說

20180404 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045.JPG

arrow
arrow

    D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