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12天韓亞航(跟團)行程
2018/3/26 第1天 台灣桃園-仁川機場晚餐-仁川機場住一晚
2018/3/27 第2天 仁川機場-伊斯坦堡機場-舊城區晚餐-伊斯坦堡GONEN HOTEL
2018/3/28 第3天 休息站-番紅花城-水晶觀景平台-番紅花城HILTON GARDEN INN
2018/3/29 第4天 番紅花城-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圖茲湖-卡帕多其亞洞穴飯店BEST WESTERN PREMIUM-URGUP小鎮
2018/3/30 第5天 地毯工廠-凱瑪克利地下城-珠寶店-洞穴餐廳陶甕料理-駱駝岩-蘑菇岩-格雷梅露天博物館-打獵谷-烏奇薩城堡
2018/3/31 第6天 卡帕多其亞熱氣球-孔亞蘇丹哈尼驛站(Sultanhani)-孔亞熱帶蝴蝶園-棉堡溫泉飯店晚餐
2018/4/1 第7天 棉堡 Pamukkale-古代溫泉游泳池-以弗所Ephesus-席林傑Şirince-RAMADA KUSADASI HOTEL
2018/4/2 第8天 皮衣工廠-貝加蒙紅教堂&小鎮-HALIC PARK HOTEL-艾伐立克小鎮
2018/4/3 第9天 特洛伊古城-達達尼爾海峽渡輪-蘇萊曼耶清真寺-加拉塔橋下晚餐-GOLDEN TULIP HOTEL
2018/4/4 第10天 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船-塔克辛廣場-托普卡匹皇宮博物館Topkapı Sarayı-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Hagia Sophia-地下水宮殿Yerebatan Sarayı-大巴札(有頂大市集)Kapalı Çarşı
2018/4/5 第11天 Pierre Loti山丘纜車俯瞰金角灣-中式午餐-搭機
2018/4/6 第12天 韓亞航機上餐-仁川機場貴賓室午餐
在卡帕多其亞一共會待三天兩夜。第二天早上第一個行程是地毯工廠。
其實搞不清楚波斯地毯跟土耳其地毯是一樣的嗎?
百度說:
波斯地毯是伊朗著名的手工業之一,自古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以優良的質地、古樸雅緻的圖案和精美的工藝受到世人的喜愛。據考證,其編織和生產的歷史至少已經有2500年。波斯地毯的一大特色是其染料從天然植物和礦石中提取,染色經久不褪不變,以抽象的植物、伊斯蘭文字和幾何圖案進行構圖。
那土耳其地毯呢?
百度說:
土耳其地毯是原產於土耳其的一類毛紡織物,是土耳其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品之一,並在國際地毯中佔有重要地位。土耳其地毯主要原料為羊毛、絲綢和棉花,地毯大部分用機器編織 。地毯顏色和圖案深受伊斯蘭藝術文化影響。編織地毯所用的土耳其扣(吉奧迪斯扣)織法被廣泛傳播於各個國家的地毯生產中。
好像看不出來波斯地毯跟土耳其地毯之間有什麼關聯或差異
剛到地毯工廠的時候在外面介紹土耳其地毯的染色,跟波斯地毯一樣,染料都是從天然植物跟礦石中提取。
這位土耳其的小哥說在南京大學讀過書,中文確實講得不錯。人也長的好,大家頗認真聽。
示範如何從蠶繭中取出蠶絲線頭
蠶絲原本是經由絲路來自中國,但現在土耳其當然自己養蠶
這是真的拉出的蠶絲成捲,感覺強度好高,也有光澤
這應該是所謂的絲路吧?
製作土耳其地毯也是需要有稿子的,看到眼睛都花了~~~小色塊的部分近看應該有數字吧?
對照上面的底稿,這張地毯剛開始編而已
解說的小哥還會講成語勒~~~抽絲剝繭~~~
這邊可以看到編織中的地毯狀況,這實在是太難了
可以編成像一幅畫一樣,越細的線可以越讓圖畫栩栩如生
好美的地毯,顏色好多~~~
近看圖案~~~~
單結與雙結的差別解說
蠶絲的土耳其地毯編織,每一排編完之後,打實,再用專用剪刀剪平
青苗本來很想買這張,因為跟他們家的狗狗一樣!但是價格實在是........就是藝術品的價格啦
前面介紹完之後,我們進入一個大空間,大家ㄇ字形座位入座,還可以點飲料喔,免費招待,讓我們邊看邊喝
牆上也掛著超大的地毯
大張的地毯通常都是毛料的
好繽紛的圖案,我也很喜歡這張。不過價格通常都是你想像中的5-10倍...............
他們鼓勵我們赤腳踏到地毯上感受那個質料,是真的好舒服喔~~~~尤其是絲質
絲質的地毯,經過不同角度,還會有不同的顏色呈現,超美的
上茶~~~~也可以喝酒喔~~~不過一早就喝酒好像不太好
後來我們也有在圓頂大市集買了土耳其紅茶,味道還不錯,聽說土耳其人每天都要喝個五六杯
整個過程大約一小時,沒有想買的人就先上車了,後來有幾位大姊有買地毯,都是用地毯工廠提供的行李箱裝的(買地毯送行李箱的意思)
接下來我們到凱馬克利地下城(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
凱馬克利地下城在土耳其中部安納托利亞地區的Kaymakli城堡內。該村莊于1964年向遊客開放,距內夫謝希爾(Nevşehir)約19公里。
古老的名字是Enegup。根據土耳其文化部的說法,在公元前8世紀至7世紀,印度歐洲人弗里吉亞人可能首先在軟火山岩中建造了洞穴。
當弗里吉亞語言在羅馬時代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與之相關的希臘語,居民,現在的基督徒,擴大了他們的地下洞穴,增加了小教堂和銘文。在阿拉伯 - 拜占庭戰爭期間(780-1180),這個城市被用於拜占庭時代以保護穆斯林 阿拉伯人。
這座城市通過數英里的隧道與德林庫尤地下城相連。在這些地下定居點發現的一些文物屬於拜占庭時期,在公元5世紀和10世紀之間。基督徒居民繼續使用這些城市作為保護,免受蒙古人在14世紀侵入帖木兒的影響。在該地區落入奧斯曼帝國之後,這些城市被用作土耳其穆斯林統治者的避難所,並且直到20世紀,居民稱為卡帕多西亞希臘人,仍在使用地下城市來逃避長期的奧斯曼迫害。
當阿達納最近發生大屠殺的消息傳來時,Axo的大部分人都在這些地下室裡避難,沒有冒險在地上睡覺。
村里的房屋圍繞著地下城的近百個隧道而建。今天隧道仍然用作儲存區,馬厩和地窖。Kaymakli的地下城在結構和佈局上與德林庫尤不同。隧道較低,較窄,且傾斜度較大。
在向遊客開放的四個樓層中,每個空間都圍繞著通風井。這使得每個房間或開放空間的設計取決於通風的可用性。
凱馬克利地下城是卡帕多奇亞36座地下城之中,最大最廣闊的。在1964年時開放給遊客參觀。地底下最深可到八層樓,目前只開放四層樓,(大約只有全部的百分之十而已)。
目前的卡帕多奇亞地下城,最深到地下15層,約深35到40公尺,可容納15000人。
而且地下城內有非常良好的空氣循環設施-通風豎井,這些計風孔大致深達70到80公尺,而每一層的溫度可以保持在13到15度之間,在裡面完全不覺得空氣不好,只是壓迫感很大
一個馬厩位於一樓。穩定的小尺寸可以表明尚未打開的部分中存在其他穩定物。在馬厩的左邊是一個帶磨石門的通道。門通向教堂。馬厩的右邊是房間,可能還有生活空間。
位於二樓的教堂有一個教堂中殿和兩個洞穴。位於apses前面的是一種洗禮字體,沿著牆壁的兩側是座位平台。這裡的墳墓中所包含的人的名字與位於教堂旁邊的人的姓名一致,這支持了這些墳墓屬於宗教人士的觀點。教堂層面還包含一些生活空間。
三樓包含地下建築最重要的區域:儲存場所,葡萄酒或油壓機以及廚房。該水平還包含一個非凡的安山岩塊與浮雕紋理。最近證明這種石頭用於冷成型銅。這塊石頭是從建築群內的安山岩層鑿成的。為了在冶金中使用它,在石頭上雕刻了五十七個孔。該技術是將銅放入每個孔(直徑約10厘米(3.9英寸))中,然後將礦石鎚入到位。銅可能是在Aksaray和Nevsehir之間開采的。該礦也被Asilikhoyuk使用,這是該地區最古老的定居點卡帕多西亞地區。
四樓的大量儲藏室和陶器罐區域顯示出一定的經濟穩定性。Kaymakli是該地區最大的地下定居點之一。保留在這樣一個有限區域的大面積區域似乎表明需要支持地下大量人口。目前,該綜合體中只有一小部分向公眾開放。
看一下影片感受一下很多人在地底下的感覺
我想我可能有幽閉空間恐懼症吧!一開始聽說這裡樓層高度比較低,有時候人都要駝背的走路,我就不是很想進來。
後來發現竟然也來不及了。因為開放參觀的關係,路線只有一條,你只能從頭走到尾。當然中間會有一些捷徑指標,但是只有自己一個人也不敢走捷徑回去怕會迷路。
沿途其實都有指標箭頭,紅色的綠色的,只要遵循方向其實不太會走錯。但是有些指標不是很清楚,還是要再三確認一下
有一些地方可稱之為隧道,真的很窄小,必須要蹲下來蹲著走
參觀的路線上上下下的,空氣其實真的很舒服,一點都不悶
這好像是往出口的路。反正我已經沒有什麼心情聽導遊講解,自己趕快往出口走
有一個空間稍微大一點,是煮飯的地方,所以天花板有一些被熏黑了
我自己快速地跑出去了,終於回到地面上
這邊又在榨石榴汁
紀念品的風格都差不多
下一站珠寶店。主要是賣土耳其石跟蘇丹石。
一樣一人一杯,這是蘋果茶。珠寶店不大大概就是這樣子的空間。
按照行程表上的規定,要待滿一個小時才能出去
竟然在這裡遇到櫻花開了!美啊!
有隻慵懶的貓咪很放鬆的大打哈欠
今天的午餐到洞穴餐廳裡面吃陶甕料理
從外觀看他真的是一個把山裡面挖空而成的餐廳
不知道是不是把整個山買下來就可以隨便自己想怎麼挖就怎麼挖
我們的座位區
加了蔬菜的湯
中間有一個月樂者表演樂器,不曉得是什麼樂器
煮的太軟的義大利麵
陶甕料理來了
看一下廚師怎麼打開陶甕
先倒在大盤子裡面再分裝給每個人
午餐吃完繼續走卡帕多奇亞的行程。卡帕多奇亞地區不大,所以每一個點之間頂多10分鐘的車程
這是一個像駱駝的駱駝岩
進入蘑菇谷,好多高大聳立的蘑菇岩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
歌樂美,又譯哥樂美或葛芮美 (Göreme,希臘語: Κόραμα ("Korama")),位於「仙女煙囪(fairy chimney)」岩層中間,土耳其卡帕多奇亞地區的一個城市,位於安納托利亞中部的內夫謝希爾省,大約有2,500人口。
歌樂美的原名有Korama,默蒂亞納,麥坎和阿夫哲拉爾,當其附近成為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卡帕多奇亞的旅遊中心時,出於實際的原因,更名為歌樂美。
1985年,歌樂美國家公園被列為世界遺產。
歌樂美所在的地點自古羅馬時期形成定居地點。基督教當時在該地區流行,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許多當時的岩石教堂。
歌樂美有許多裝飾華麗的岩洞教堂,如鈕扣教堂(Tokali Kilise),蘋果教堂(Elmalı Kilise)、聖巴巴拉教堂(Azize Barbara Kilisesi)、蛇教堂(Yilanlı Kilise)、黑暗教堂(Karanlık Kilise)、涼鞋教堂(Çarıklı Kilise),還有許多雕刻進岩層中的住宅和鴿子屋。
其實很多人都說土耳其就是一直看廢墟,要這樣說也沒什麼不對。看了這麼多奇石怪岩確實是會有一點麻木
這裡面有好多個以前當作教堂的空間裡面還有很多濕壁畫
濕壁畫,原意是「新鮮」,是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泛指在鋪上灰泥的牆壁及天花板上繪畫的畫作,14-16世紀時所形成於義大利。操作困難,今已罕見。
通常是先在牆壁上抹上幾層灰泥,有時多達四層。在倒數第二層(義大利文:arricciato,意為粗抹)上勾出要畫的圖形(即初步輪廓,義大利文:sinopia,義為草底)。然後刷最後一層石灰漿(義大利文:intonaco,意為刷灰)。研磨好的乾粉顏料摻入清水,製成水性顏料,趁石灰漿未乾前,再將顏料塗在剛抹在牆壁表面的濕灰泥,刷灰面積夠一天的工作(義大利文:giornata,意為一日量),再等待灰泥乾燥凝固之後,便永久保存於牆壁表面。其缺點是乾得很快,繪圖者動作必須很快。
又要進入一個比較窄小的空間,其實我都有點怕怕的,因為裡面很暗
遠遠的對面的山也有被挖了很多洞
已麻木
我一樣自己在旁邊休息,或者是往遊覽車的方向走去
有一些還要走往上去,有一些還要另外付門票費用
終於大家走出來了,慢慢往遊覽車的方向走去
遊覽車開到另外一個高台地上,往下看,這裡是打獵谷。
以前這邊有水源,所以很多動物會聚集在這裡喝水,獵人呢,如果在這裡狩獵,可以比較快狩獵到目標
那邊也有賣還不錯的土耳其鬱金香花杯
這裡比較高聳的那一座叫做烏奇薩城堡
烏奇薩是「第三個堡壘」的意思,另兩個則是厄古普(Urgup)及歐塔希沙(Ortahisar),但這裡最為險峻。烏奇薩城堡是在一塊60米高的巨大岩石上開鑿出的要塞,以此為中心形成的小聚居地。跟城堡兩字所形成的印象有所不同。
晚上回去飯店的自助餐廳吃晚餐
早早睡覺
明天早上要去搭熱氣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