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冬季北京之旅Day3-2012/12/18 - 

 

今天的天氣是-6~-9C,其實包緊緊,-15度也差不多,會覺得比較冷,但沒冷多少

IMG_7778  

有太陽的話會好一點,至少太陽的輻射熱可以擋一下空氣的冰冷感

早上都固定6:00起床,為了好好的吃飯店美味的早餐

 

早晨的窗外風景,快要八點的照片,因為7:30才日出

20121218--001

今天要去位於北京北邊40KM遠的明朝長陵,長陵是13陵之一

1 

長陵這邊比較山區,地上的雪看起來才剛下,是沒錯,導遊說前一晚剛下過雪,雪很新

20121218--054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長陵於永樂七年(1409年)開始修建,永樂十三年(1413年)完工。

20121218--055

冬天應該就是北京旅遊的淡季,人好少,這樣很好! (只有紫禁城人超多)

20121218--059 20121218--060

這個樹跟紫禁城御花園的樹一樣,紋路都好特別

他們都把雪鏟到樹下,不知道為甚麼,樹比較不怕冷嗎?

20121218--062

這幾天除了下小雪之外,天氣都晴朗,還不錯!!

20121218--063

天空沒有照片這麼藍,有加濾鏡,但不加濾鏡也是比台灣的天空藍,緯度因素吧?

20121218--064

導遊冰冰姐正在解說我們現在在長陵,位於十三陵中的位置

20121218--067

這就是我們要參觀的長陵,最上面的"寶頂"(小圓丘)往地底下30公尺處就是墓穴位置,但是沒的看,因為還沒被開挖

可是我很想看ㄟ! 我以為看的到........

20121218--068

最好不要走到樹蔭下,因為樹蔭下好冷........

20121218--069 20121218--070

20121218--072

沿路北京都是這樣的樹,只剩松柏有綠葉

就有北京人說這個季節北京不好玩,甚麼樹都沒有,整片光禿禿的。我說台灣就是沒有這種風景,我就要看台灣沒有的。

20121218--073 20121218--074

乍看還有點像紫禁城的某一殿

20121218--075

天壽山諸陵陵殿名為“恩殿”,殿門名之為“恩門”,始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親易佳名。其中,“棱”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極之恩“意,長陵棱恩門,為單檐歇山頂形制,面闊五間(通闊31.44米),進深二間(通深14.37米),正脊頂部距地面高14.57米。

20121218--078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號永樂。
明成祖朱棣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建文帝時期削藩,明成祖遂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其侄子建文帝,奪位登基。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明朝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明成祖時期海洋擴張政策包括「干預了中國南邊越南諸鄰國的內政,並誘使日本從事貿易」。
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大帝。然而他多疑好殺,在靖難之役後將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建文帝親信滅門,耿炳文、盛庸、鐵鉉等眾多建文​舊臣舊將被處死或受到迫害自殺身亡,後來又冤殺了解縉等大臣,他去世後有16妃和數百宮女生殉,遭到後世詬病。
明成祖駕崩後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

 

20121218--079

他應該是朱棣。

20121218--080

大殿的柱網排列,採用「九五」規制(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排列規整。殿內的大木結構為疊梁式構架體系,重檐廡殿式,不堆山。

樑柱等各構件用材粗壯,且均採用整材金絲楠木加工而成。殿宇各構件的結構形式具有典型的明代早期建築特色。

20121218--084

看一下這殿內的32根木頭有多麼珍貴:

此殿梁、柱、枋、檁、鎏金斗拱等大小木構件,均為名貴的優質楠木加工而成。各構件在殿內部分(除天花外)無油漆彩畫,顯得質樸無華。支撐殿宇的60根楠木大柱,用材粗壯,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奇材佳木。特別是林立殿內的32根重簷金柱,高12.58米,底徑均在一米上下。其中,明間中間的4根金柱最為粗壯。左一縫前金柱底徑達1.124米,兩人合抱,不能交手。文獻記載,天壽山各陵及北京宮殿所用楠木,採自四川、湖廣一帶的深山密林之中。那里人跡不到,“毒蛇鷙獸出人山中,蜘蛛大如車輪,垂絲如幻絙,罥虎豹食之。採者以天子之命,諭祭山神,縱火焚林,然後敢入”。伐倒的楠木,也往往是“一木初臥,千夫難移”,明萬曆年間,四川一帶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諺語。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卷四十六記明代運圖,自蜀運木有“山川險惡”、“跋踄艱危”、“蛇虎縱橫”、“採運困頓”、“飛橋度險”、“懸木吊崖”、“天車越澗”、“巨浸飄流”等險惡經歷。而結筏水運時,每筏運木604根要用竹4405根,此外,還配有運夫四十人,自蜀至京,不下萬里,其運送周期通常都在三年左右。由此可知,明朝時採伐楠木確實十分艱難。而一木至京,費銀竟達萬兩。

20121218--085 20121218--086

這是對地上的磚的稱呼,此地磚經過多道程序製成,其造價可比擬黃金,故稱金磚

20121218--087

長陵全圖

20121218--089

以下都是從其他十三陵的其他陵寢挖出來的陪葬品

20121218--090  

純金打造的金冠

以下幾頂都是皇帝的帽子,依照不同的狀況而戴

20121218--092 20121218--094 20121218--100 20121218--104 

玉帶,是明朝帝后禮服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獻記載,明初文臣腰玉者不過五人。後來由於濫行賞賜,腰玉者遂逐漸增多。定陵出土的玉帶大都採用上乘的羊脂玉和碧玉製成

20121218--106

頂簪,就是髮簪囉~~很精巧

20121218--108

鄭和下西洋用的船隻

20121218--111  20121218--115

明陵營建運石圖

聽說每一任黃帝上任,就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

20121218--119

其他出土的文物

20121218--123 20121218--124

繼續往前走

20121218--126 20121218--128 20121218--130

要走到紅色那棟"明樓"

20121218--131  20121218--136

斜坡往上

20121218--137 20121218--139

再往上

20121218--140 20121218--141 20121218--142

風景不錯

20121218--143

 

20121218--144 20121218--145

有明成祖的墓碑在此 [成祖文皇帝之陵]

樓內正中立有“聖號碑”。碑制為龍首方趺,篆額“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個徑尺楷​​書大字。其中,“成祖”,是朱棣的廟號;“文”是朱棣的諡號(寓意“經緯天地”),文字舊時泥金,碑身用朱漆闌畫雲氣,故又有“朱石碑”的俗稱。

20121218--146 20121218--147

下去囉

20121218--148 20121218--149 20121218--150 20121218--151

要離開了,人少少,冷冷冷,熱咖啡要價10 RMB。

我有自己帶保溫瓶,終於知道保溫瓶的重要了.........

20121218--157 20121218--158  

arrow
arrow

    D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