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冬季北京之旅Day5-2012/12/20

看天氣不是很好,的確,有點霧,所以更冰更凍

來第五天也習慣了,衣服穿緊一點,裝備都戴上就對了

天壇公園的門口,從門口是看不到天壇的,這樣就知道等一下要走多遠了吧!

查了一下,"天壇佔地約273萬平方米,是故宮面積的四倍"

我用google map看了一下,大約是1.6Km*1.6Km見方,難怪走到有點臉色發白...................

20121220--239

祈年殿就是天壇本人......中間會經過圓丘跟回音壁

20121220--241

還看不到天壇,天哪..........................

20121220--242 20121220--243

比對一下GOOGLE地圖, 2.4 Km, 真不是胡鬧的


顯示詳細地圖

 

 

這一張好像跟天壇不搭,不過這的確是在天壇公園內,走往天壇的路上拍的,是右邊的叉路

有沒有冬季戀歌的感覺? 很多人都在拍這個景

20121220--246

模仿古代的燈

20121220--248

門票價格。右邊的票是可以進去裡面的特定建築。

20121220--249

到圜丘了,是一個圓形的大平台,

20121220--252

20121220--254

20121220--256

 

圜丘壇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皆設漢白玉欄板。壇面原來使用藍琉璃磚,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後,改用堅硬耐久的艾葉青石鋪設。每層的欄杆頭上都刻有雲龍紋,在每一欄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頭,用於壇面排水。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做太陽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擊,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顯著的回音。

圜丘
古代中國將單數稱作陽數,雙數稱作陰數。在陽數中,數字9是「陽數之極」,表示天體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數」。圜丘壇的欄板望柱和台階數等,處處是9或者9的倍數。頂層圓形石板的外層是扇面形石塊,共有9層。最內一層有9塊石塊,而每往外一層就遞增9塊,中下層亦是如此。三層欄板的數量分別是72塊、108塊和180塊,相加正好360塊。三層壇面的直徑總和為45丈,除了是9的倍數外,還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20121220--259 20121220--260 20121220--264 20121220--269

噗~~他們在拍照,跳的真好

20121220--274 20121220--276 20121220--281

我沒有拍回音壁,因為從裏面拍就是圓形圍牆 (而且粉不好拍)。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圓形圍牆環繞,牆高3.72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內側牆壁由磨磚對縫砌成,弧度規則,牆面平整光潔,能夠有規則地傳遞聲波,而且回音悠長,故稱「回音壁」。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門窗關閉而且附近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站立於第一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回音一聲;於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回音兩聲;於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回音三聲。

20121220--282

從這張可以看到圍牆,不過看不出圓形

20121220--284

這裡還不是天壇,就說要走很遠..............這裡是"皇穹宇"

圜丘壇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時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這裡。它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稱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後為鎏金寶頂單檐攢尖頂建築,用藍色琉璃瓦鋪設屋頂,象徵青天。大殿直徑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撐起巨大的殿頂,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構造精巧。殿正中有漢白玉雕花的圓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東西各有配殿,分別供奉日月星辰和雲雨雷電等諸神牌位。整個殿宇的外觀狀似圓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漢白玉須彌座台基上,周圍均設石護欄。

20121220--289

內部很昏暗不好拍, 所以這是很勉強拍到的

20121220--297

好~繼續走,差不多要到了...................

這邊被我接圖接得歪歪的,實際上是平面的........

20121220--298 20121220--301

西配殿是?

西配殿面闊七間、通寬33.4米,通進深14.6米,一出陛、八級。它的屋頂是黑琉璃瓦綠剪邊歇山頂,殿內平身科為單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畫,內頂是井口天花,磚鋪地。

西配殿位於景德崇聖殿前的西側,殿內崇祀39名武將。座落在平直台基上。長33米多,寬14米多,面積為483平方米。黑色的綠剪邊琉璃瓦歇山頂。 7間3進,除面向院中一面為木製連續相繼並列的格扇外,其他三面均為磚砌厚牆。今之窗戶是1949年後拆除磚牆安上的。

在配殿祭祀功臣在禮儀上與在正殿祭祀帝王有所不同。祭祀帝王要用“太牢”,即每案要擺放豬、牛、羊頭各一個。在配殿祭祀功臣用“少牢”,少牢只擺放豬、羊頭。

從牌位上看,正殿內帝王牌位是朱地金書,比較高大,而配殿裡功臣牌位赤地墨書,體量也比帝王牌位小。

配殿面向院落的一面用的是木製並連的格扇,其餘三面為磚砌厚牆。在中國古代建築裡,主要承重的是木構件,牆壁只起圍護作用,即隔絕自然界風、霜、雨、雪的侵襲,隔絕太陽輻射和聲音干擾,同時也保護隱私、防止惡人入侵。最早的牆是在由植物枝條編織的骨架上,塗抹泥土,然後用火燒烤。後來才使用磚砌。以磚砌牆也講究藝術美,比如磚雕就是其中之一,漢畫像磚也是國之瑰寶。砌磚的排列方式,有“一順一丁”,有“三順一丁”。在技​​術上,既有“淌白撕縫”,也有不顯露白灰的,具異曲同工之妙。

歷代帝王廟修繕開放以後,在東、西配殿舉辦展覽,西配殿是祭祀人物展。

20121220--302 20121220--303

紀念幣做的不錯,不過都沒有買。

20121220--304

20121220--31120121220--312

對.....真的還沒到天壇,真的有夠大,沒有想到.................................

繼續走.........................

20121220--314

具服台為一方形石台,周圍護以漢白玉石欄板。每逢祭祀大典,先於台上支搭一黃雲緞方形幄帳(俗稱“小金殿”)。皇帝於大典前先行至此,淨手並換上藍色祭服,恭候大典開始。典禮結束後仍回這裡更衣後起駕回宮,故又名“更衣台“。

20121220--316

終於~~~~~~~~~~~~看到了! 就是它!!!!

沒有想像中大,靠近點看....

20121220--31820121220--32220121220--32520121220--32620121220--327  20121220--33320121220--33620121220--343

每一層都有細細的線,應該是避雷針的線

20121220--345

終於走出來了!! 有夠大,比紫禁城大.............

20121220--349

 

最後這張,是天壇外圍的迷你巴。他只有左右各一排座位,有夠迷你,應該9-10人座

20121220--350         

arrow
arrow

    D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