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北京之旅Day2-2012/12/17
紫禁城是這次到北京的重點之旅,因此在這邊停留的時間最長。
跟團的壞處就是,你想要把紫禁城看透透,他只給你2.5~3小時
好處是你光是走3小時就只能從南邊進,北邊出,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坤寧宮->御花園,中間線行進方式參觀,就已經夠累,
真不知道走到旁邊去逛小宮,要逛多久?
下面這張圖可以大略知道紫禁城的大小跟陣容,我們從南邊的午門直線往北到神武門,就花了三小時.......... 除了因為這裡大之外,下雪後被遊客踏過的雪融成冰,有夠滑~~~~有夠難走,每一步都要小心
剪這張GOOGLE MAP衛星圖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比例,上圖真的沒有把宮殿畫的很小,殿跟殿之間的距離真的很大,接下來的照片有幾張都可以呈現出殿跟殿之間的距離,與磅礡感
第一個大門是午門,就是耳熟能詳的那個午門
午門,作為紫禁城的正門,其歷史意義深遠,不僅是建築上的瑰寶,更是中國封建帝制權威的象徵。以下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午門的歷史意義:
1. 權力的象徵
- 皇權至尊: 午門作為紫禁城的入口,是皇帝權力的象徵。所有進入紫禁城的人,都必須經過午門,這無形中彰顯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 禮儀中心: 許多重要的儀式都在午門舉行,如頒布詔書、迎接凱旋的將士等,這些儀式進一步鞏固了皇帝的權威。
2. 建築藝術的巔峰
- 宏偉壯觀: 午門的建築風格雄偉壯觀,是明清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其「明三暗五」的設計,既具有實用功能,又蘊含著深刻的寓意。
- 木結構的傑作: 午門的木結構建築體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藝,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經典之作。
3. 歷史事件的見證者
- 政治中心: 午門見證了中國封建社會數百年的政治變遷,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與午門有關。
- 文化交流的窗口: 午門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許多外國使節都曾在此朝見中國皇帝。
4. 民間傳說的載體
- “推出午門斬首”: 雖然這一說法並不完全準確,但卻反映了民間對午門作為權力象徵的深刻印象。
午門的歷史演變
- 明朝: 午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是紫禁城初建時的重要建築。
- 清朝: 清朝對午門進行了修繕和改造,使其更加壯觀。
-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紫禁城成為故宮博物院,午門也成為遊客參觀的重點。
這邊頗多小販,因為再進去就要收門票了
這位大嬸手上拿的是格格的頭飾,像髮圈一樣戴起來
還有賣小帽子,跟暖手籠
這雪稍微融一點,便成冰,小孩子好愛玩都不怕跌倒
來了來了! 過金水橋之後就是太和門
金水橋中間的龍紋雕柱表示這是天子走的,兩邊才是其他人走的
近一點可以看出中間這個金水橋的雕飾跟其他的不同
太和門前兩隻石獅子,一公一母,這隻站在左邊,是母獅子,左手底下有一隻小獅子
右邊這隻是公的,因為他手上拿的是火球
從太和門走去太和殿好遠好遠.....................................
看看太和門的介紹。它所謂的"間"是指四個柱子成一"間"
太和殿到了~~~~屋頂上有現代人裝上去的避雷針。
前面這幾個殿的外觀都維護的很好(跟後面的相比)
大家都在拍真正的龍椅,是真的喔!
照片中間的龍嘴,是古代用來排水的,所以下大雨時,這邊就會群龍吐水~~~~~
近看才看出龍嘴中有排水孔,頭上還覆冰
打火用的大缸子,整個紫禁城中應該有十多個,冬天底下架高處可以升炭火,幫它圍被子保溫,以防冬天水結冰
這是保和殿
要來到乾清宮囉! 皇上辦公的地方
光明正大牌匾的意思請看下一張照片有解說,這跟九王爭嫡的故事有關
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跟乾清宮很近,超大的,但內部隔間好小
坤寧宮看起來就舊很多
坤寧宮前也有個日晷
看到翊坤宮好想去,可是行程受限,只能留待以後有機會再來..........
這就是御花園的其中一角,御花園好小喔! 看第一張圖就知道..........在整個紫禁城的最北邊
很多軒都變成故宮商店了,賣的都是故宮相關商品
柱子上的漆色都脫落了
好囉! 走出最北邊的神武門了,走出去回頭會看到故宮博物院。
所以,故宮=故宮博物院=紫禁城
最後來張結冰的護城河!!
今天的行程還沒結束,才中午而已,下一篇也在努力中............